我是知道的,当一群人聚在一起,一起远足的时候,故事将会因每个人的纠缠冲突而产生。正如爬格旅舍一样,每一间房间的住客,虽然拥有各自的房间,写各自的故事,但是我们都因为同一屋檐下,而相识,而相惜。

『永恒的瞬间』:《呼喊快乐》阅读笔记

《爬格旅舍》是让大家分享创作的地方,之前一直没放什么文章上来是因为觉得自己没在创作,不过是记录生活而已。
这一篇阅读笔记贴在这里也略显突兀,但很想让更多人看到这篇阅读笔记就贴上来了,谢谢大家。




我的阅读笔记写的是我与书的故事,与书的内容常常无太大关联,这样还能是阅读笔记吗?


前言:人们总在痛苦中哀伤辗转,却忘记了今日的痛苦就是昨天的快乐。与其哀号痛苦,不如呼喊快乐。让我们用呼喊快乐将痛苦放逐。——《呼喊快乐》

我看过许多书,有营养的没营养的一堆书。
如果你真要问我影响我最深的书,有两本,其中一本是名不见经传的蔡慧均的《秋千上的童年》(下次再介绍,因为书在马来西亚),另外一本就是张曼娟的《呼喊快乐》。
如标题所说,想写一写《呼喊快乐》对我来说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

多年以前,我看了电影《海水正蓝》,那时的我大概10到12岁之间,被电影中的情节深深震撼了,泪流不止。
那是年纪小小的我第一次深刻感觉到真正的哀伤及挥之不去的苦痛。
上了中学,在大伯家里找到了张曼娟的成名作,也是她的第一本小说集《海水正蓝》。
我是直到那时候才知道那部深深感动我的电影改编自小说,虽然在那之前我已然看了很多书,但张曼娟的书是不会出现在小学图书馆里的。
我从此迷恋上张曼娟。
曼娟老师曾经说过:“愛我者,惡我者,皆是因為海水正藍。而我其實已不是海水正藍時的張曼娟。”
神奇的是,即使是在许多年后,曼娟老师已经出版了许多书,我却依然是透过《海水正蓝》认识张曼娟和她的书。

大概也是在初中吧!继《海水正蓝》后,我在大伯家的书房找到了《呼喊快乐》这本书。
大伯家的书房有一面壁橱,只不过不是衣橱,是书橱。
如果没记错,那时候的我选择这本书,好像是因为正在难过。
既然觉得难过,那么便没有什么比《呼喊快乐》更为适合自己了。
怀抱着这样的心情看了这本书,看到结尾时却落泪了(我知道我常落泪但这不代表我的眼泪廉价)。
张老师说她试着让杂文与小说共生,是一本她的作品中少见的文集,但我想它是什么文类并不重要。
书里有23篇故事,串联起几个人的生命历程,他们经历了相逢与离别,相爱与分开,痛苦与快乐,最终聚首在某人的葬礼上,一如当初他们相逢于葬礼。
若真要说,我也会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它影响我至深的,却是赋予我快乐的力量。

这本书影响我至深,我却一直没有买,一直到上个月,朋友从新山为我带回这本书。
之前听朋友说在新山看到这本书时便很高兴,求他们帮我买,因为不算是太畅销的旧书,书局里已经很难找到。
那一晚我兴奋得活蹦乱跳,死皮赖脸地求朋友,以至朋友后来也买了一本。
那天朋友看完,告诉我书是很好看,但太悲伤,故事以一场葬礼开始却又于一场葬礼结束,她不明白,这本书怎么教会我乐观。
我笑了,很理所当然地告诉她:“正因为生命中有那么多的痛苦,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快乐吗?”
在我第一次失恋的时候,适逢堂哥去世,两种失去的痛击得我几乎失去感觉。
我变得沉默,开始感觉不到这些失去带给我怎么样的痛以至于我在失恋两周后才大梦初醒般痛哭一场。
那一年,我极速成长。
失去爱情反而更让我相信这世上是有天长地久的爱情的,因为我知道自我们有爱的能力,只是我们不够相爱。
失去堂哥让我明白生命的无常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你是否还能见到生命的下一个转角,因此我学会珍惜。
我们都必须学会更豁达地看待生命中的失去,不管是一段情还是一个人,甚或是我们自己,何尝不都是人世间的一个过客?

书里的主角之一—景光出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她接受了我。这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真的好快乐,好快乐。我好快乐啊!”
一如文章最末所写:“我不会放弃爱,也不会放弃幸福,并且我知道,人生最巨大的力量,应该来自于快乐,而不是来自于痛苦的。我将以呼喊快乐,来抵御忧伤,放逐痛苦。”
我的逻辑并不奇怪,活着就是如此:摔得越重越要爬起来;伤得越重越要好起来;越是绝望就越要怀抱希望。


后记:
这阅读笔记是越写越觉得不顺畅,可毕竟写了就硬着头皮写完。
之后如果不满意的话再改吧!
曾经和彦熹聊过,张悦然和张曼娟的书都是好看的,但不知为何我们常常都记不起书的内容。
我想以上两者写的不仅仅是内容,很多时候一本好书也是以文字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及氛围,而我们若被那样的氛围打动了,自然觉得那书好看,但却未必记得内容。

1 comments:

四月 said...

“但不知为何我们常常都记不起书的内容。”

这是我常常看书后的情况。哈哈。

我超喜欢张曼娟!!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